开始制作
首页> 行业资讯> 行业趋势> 资讯详情

是学习进步?还是被收智商税?少你没资格和2年身价上亿的罗振宇聊这个问题

2017-05-25 12:23:00 来自于应用公园


奏响冲刺的号角!


“前不久“罗辑思维”停止了视频更新,随后又把他坚持1600天的事情放弃了,不直接发语音了;日前,罗振宇又召开了得到APP的首场知识发布会,网罗多位付费阅读大咖,比较全面向知识付费发起了进攻。”


内容经济从2014年雏形到目前已经成熟!很多人还没搞明白怎么回事的事的时候,看看别人的战绩:


他们赚了多少钱呢?



《得到》




《喜马拉雅》




《分答》




《知乎》


具体的金额大家从上面这个图表的单价和数量相乘即可得出。而他们成本是多少呢?我想大家都明白:几乎没有什么多少成本。


可能有人会反驳,这数据这么吓人,会不会造假?可惜,即使别人造假了10倍,一千万和一亿有区别吗?反正99.9%的人赚不来这么多钱。



2014年罗胖推出 “史上无理” 的付费会员制,5500个会员名额半天,160万元入账。后来,《李翔商业内参》在 “ 得到 ” 上线,10日内获得超过4万用户的订阅量;喜马拉雅FM内《好好说话》共计售出25731份。


2016年,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。知乎、果壳(在行分答)、喜马拉雅FM、得到及其他知识付费平台相继出现,付费用户暴涨 3 倍,达到近 5000 万人。


截止到2017年3月,用户知识付费(不包括在线教育)总经济规模为约为 100 - 150 亿左右。2017年,随着用户需求提升、市场下沉及产业链拓展,这一数字将有望达到 300 - 500 亿元,知识付费也因此成为了新一个“风口”。(对了,近小密圈挺火的)



来龙去脉


这种爆发的由来,在前的文章《App商业化:如何引导用户从免费到付费》分析过,随着自媒体的崛起,各种免费内容爆炸式涌现出来,信息量严重过载,浪费时间的同时并没有带来好处。免费已经成为负担,付费成了社会的稀缺产品。


付费成为新时代的主流,新型商业产品,如“千聊”“分答”“得到”“喜马拉雅”“小密圈”等等,都是以功能分层、会员分层收费。当然,也包括让APP制作成本大幅度降低90%,让不懂编程就能制作手机APP应用公园


同时,也得益于中国中产及准中产在社会急速发展中,他们对自我发展的焦虑。时代颠覆性太强,强到一不小心诺基亚就没了,强到三星手机突然也没声音了,强到微信一不小心就威胁到苹果了。所以,下次见到几个成功中年大叔挤在台下,听90后分析市场请别惊讶。


所以,与其他技术驱动的风口不同,知识付费这一轮崛起,与其说是技术上的演进,不如说是社会需求的爆发所致。


同时,可以预料到知识付费不仅会作为一种独立的行业,还会直接改造和融合现有的教育业、出版业、广告业、咨询服务业,成为万亿以上规模的巨大产业。



商业模式


围绕生产者的商业模式


种:主要就是罗振宇这样的大腕建立平台后,生产者产生的利润,平台分成。

第二种:内容生产中缺乏授课经验和内容创作经验,平台基于收费培训。

第三种:IP包装、营销及孵化。


这样就能很明显的看出来,如果把罗振宇当做纯粹的内容分享者那就大错特错了,因为个人的影响力终究有限,但罗振宇正在利用“得到”平台的流量,进行“同业投资”,打造并投资更多的“罗永浩”出来。


这样的投资形式在国内投资界。效果看小米就可以了,小米手机赚钱吗?不赚钱,但这丝毫不影响小米悄悄潜入你的家庭电器,未来你的居家生活的大部分,已被小米承包了。小米手机是雷军的道具,“逻辑思维”对罗振宇来说同样如此。


再举例:上了百家讲坛,就是“大师”,上了得到,就是“导师大腕”。


作为国内高级的投资人,罗振宇甚拯救了罗永浩(ps虽然让老罗签订了卖身协议)。所以,以后有机会见到罗振宇,请热情喊一声“亿万富翁罗大Boss”



围绕消费者的商业模式



围绕消费者的商业模式很简答,也有很多模式,大家体验一把知道了,这里就不在啰嗦。通俗的说,主要就是一下几个方面(如何赚钱):


即时一对一问答、付费阅读/下载、线上授课、个人咨询、广告、内容的二次销售或版权转让、付费社群、线下产品转化和其他。


平台、受众及内容


知识变现平台


根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涉及知识付费的平台可分为以下几类:

在线教育:沪江网校、新东方、网易云课堂、腾讯课堂、插座学院等。

知识付费平台:知乎、在行、分答、得到、喜马拉雅、豆瓣时间、百度问咖、千聊、大弓、三节课等。

专业网站的知识付费:36氪、雪球、丁香医生、餐问、问校友等。

社交媒体的知识付费:微博付费问答、付费阅读、微信付费阅读(筹划中)等。


知识内容的特征


综合各大平台 ,知识付费内容的特征主要分为下面的6大类:


职业技能类:为热门的知识付费品类,而时间管理类和互联网相关技能类为受欢迎的产品类型,除此之外是文案写作类和语言学习类。

投资理财类:泛商业思维类多,除此之外是房产投资和生活理财。

生活兴趣类:受欢迎的是与音频相关的品类,如音乐、诗歌等,其他健身类和历史类。

专业知识类:医学:保健及日常疾病的生活建议;教育学:儿童教育为主;心理学:如何与人沟通和如何完善自我人格。

其他类:边缘性知识,如名人生活、热门事件、新鲜职业体验等。


受众情况


从基本统计上看,大的用户群体是为90 后、就业 3 年内、从事计算机和互联网行业的青年。他们对于工作尚不熟练,离开学校不久,学习动机、能力较强。


“ 能提高工作效率或收入的知识和经验 ” 和 “ 职业与学业的发展建议 ” 高,达到将近四成的付费意愿,专业知识是用户付费意愿强的领域,业余爱好和个人兴趣也有一定的付费意愿。



问题及发展趋势


学习体验仍需提高


目前多为碎片化学习,而且主观色彩较浓。但碎片化的内容、情绪化,与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对矛盾。

这种问题会造成两种不同的发展途径:一是向在线教育发展,建立较为系统的授课模式(线上、线下,或由知识向直播);二是由第三方提供服务或知识工具。



版权问题


相关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等会员享受的权益资料,在淘宝、咸鱼等经常看到。原创性很难得到有效保护。为了各大平台也会逐步上线原创保护机制。


内容大众化


目前的内容经济,内容比较泛化,缺少非常垂直类的。垂直化、细分化将是未来知识付费领域的基本趋势,对于若干重要领域,如健康、情感、理财、法律、职场、IT等来讲,已经出现了大众化平台向专业化细分产品转化的趋势。


受众比较单一


目前,核心大城市的白领、(伪)中产,未来可以预料将由北上广等大城市逐渐向二三线城市下沉,年龄由就业后三年的职场新人向更广的终身学习、生活服务、综合咨询发展。




平台的垄断性


目前知乎、得到、分答、喜马拉雅、微博、微信以电子围栏圈起了的跑马场,从ip的挖掘到后期的培育、推向市场、变现,形成了相对完善而垄断的市场链条。


但我们也因该看到,不少“野生”力量崛起,未来不可言说。一个叫DK地产账号,通过销售购房课和各地房价报告做到了165万的销售额;“联合农创”,开设“合作社运营专题课”、“补贴申报专题课”等极度垂直专业的付费课程,销售额35万元;“一带一路内参”,达到121万元;陪伴读书的收费订阅、教人选股的、教人写作的、教人缝纫的、教人做跨境电商的……这些都在过去短短几个月时间杀进了知识付费的掘金潮里。



非议非非议

对于内容经济,很多人是有非议的


“『知识』这个词被滥用、廉价化了,不觉得像罗胖子那样嘚瑟一些人文、历史、哲学观点就是知识,那不过是他的一家之言,而且通常要语不惊人死不休、异于主流观点才容易搏出位引得关注。类似于高端八卦闲聊,只不过聊的不是明星隐私,显得好像特学术特高端而已。”


“被收了智商税而已,之前还有晓说、鸿观等一大票,只不过他们是在互联网上而已,而现在的只是经济在移动互联网上而已。”


“IT界在做开源,网红界急着收费。”


“目前内容还是太广泛了,内容垂直了,才能真正学到东西。”

知识经济,目前往往好像学习到了什么,但是回头看却又好像什么都没学到。是进步知识,还是被收割了智商税,这就像掏高价钱进入总裁培训班,结果因人而异。(不过把那些总裁培训班的内容搬出来转化为知识经济一定比较吃香)


个人认为:把这种知识的获取状态当做一种闲暇的消遣又有何不可呢?是进步亦是消遣,还能获得心理的藉慰,一举三得。



对于作为创业者我们,应该去思考更深层、或者更直接、更暴力的问题:


个人如何学习借鉴赚钱呢?


当资讯与知识傻傻分不清楚,而这个潮流将从地域、人群、内容的进行逐步地下沉,你能否像罗胖一样坚持1600多天?别忘了,这种坚持、情怀,也是可以当做商品的附加价值,进行变现的。


创业领域的选择显得格外重要,另外一个罗胖,我们不可否认锤子手机的工匠精神、情怀、产品品质,但依然向只会“吹”的罗振宇低头融资。


两个罗胖的对比,可能就是新旧经济较量的结果。


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2171号      粤ICP备15056436号-2

在线咨询

立即咨询

售前咨询热线

0755-27805158

[关闭]
应用公园微信

官方微信自助客服

[关闭]